诸城司仪

七夕节又叫乞巧节,在你的家乡什么样的风俗习惯呢?

谢谢邀请今天针对题主提岀的有关七夕节家乡有什么风俗习惯的问题,我来简单的谈一谈。

七夕节又叫七巧节,它是有民间故事《牛郎织女》中演绎岀来的节日。听上辈人说在我们这里每年七夕这天晚上女孩子们会梳洗打扮,在自家院内虔诚地跪在地上,面向织女星,许下心愿。乞求织女好让自己心灵手巧,越长越漂亮,并有一个称心如意的人等。

男孩则跪拜牛郎星,许下自己的心愿。乞求牛郎让自己找一个像织女一样的,即善良,美丽又勤劳的好孩。

现在在我们这里虽然没有面的风俗习惯了,但每到这一天结婚的人特别多。听说是能在这天结婚的人,幸福美满,能白头到老。因此,这天结婚扎堆,忙坏司仪事情也就不足为奇了。

以上个人观点,述说不周,希网友海涵。

山东济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动很简单,只是陈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结网于瓜果之上,就意味着乞得巧了。而鄄城、曹县、平原等地吃巧巧饭乞巧的风俗却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有些地方的乞巧节的活动,带有竞赛的性质,类似古代斗巧的风俗。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悖悖、烙巧果子、还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汤的习俗一般在七月初一将谷物浸泡水中发芽,七夕这天,剪芽做汤,该地的儿童特别重视吃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就是斗巧风俗的演变。而牧童则会在七夕之日***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叫做“贺牛生日”(传说七夕是牛的生日)。

  诸城、滕县、邹县一带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泪”,因为是牛郎织女相***致。胶东,鲁西南等地传说这天喜鹊极少,都到天上搭鹊桥去了。

为什么现在很少人姓公孙、夏侯、诸葛、司马等复姓

因为历史上有过多次复姓改单姓运动,比如新朝的王莽就曾经下过这样的法令:宗本名会宗,以制作去二名,今复名会宗。也就是以法律形式规定不准用双字名,人犯罪后,恢复二字名,以示处罚。

所以在新朝时,复姓是很丢人的事。很多人都把复姓改为单姓。这样的话,复姓的人就更少了,堪称稀缺生物。

幸好王莽被灭了,否则我诸葛武侯和司马宣帝都要改名了。葛亮;司仪;公策?孙策?这名字不忍直视啊...

诸城司仪


诸城司仪


诸城司仪


诸城司仪





根据统计,我国现存的复姓一共有81个,其中公孙、夏侯、诸葛、司马等姓都仍然存在,只是在全国人口中的占比不高而已。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我国目前姓氏排名前三的分别是李姓、王姓、张姓。三个姓氏在全国人口中,一共占22.38%。几乎是四分之一!

复姓中排名最高的是欧阳,在所有姓氏中排名第192位。而公孙、夏侯、诸葛、司马这四个姓氏均排在300名之后。


诸城司仪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国人口中,有3.7万人姓诸葛,在所有姓氏中排名544位,在复姓中排名第6。

诸葛这个姓氏的来源有几种说法,但普遍的说法是诸葛姓由葛姓改名而来。

诸葛之所以很少有人姓这个名,是因为历史上本身就少有人姓这个名。在宋朝的《百家姓》当中,诸葛姓就排在440位,说明起码在宋代,这个姓这个姓氏的人,都是相当稀少的。目前在全国,诸葛姓主要集中在山东临沂,浙江文成、兰溪、平阳等地。


诸城司仪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国人口中,有2.8万人姓司马,所有姓氏排名中列第549位,比诸葛还少。

司马在古代是官职名称,司马姓的来源有很多,但是总的来说,都是由其它姓氏改名而来的。所以,司马姓氏的人口基数本身就不大。

晋朝以后,刘宋王朝对司马氏疑心非常重,司马姓的贵族为免被迫害,很多改换他姓,比如司姓、马姓、同姓、仝姓、冯姓等。

根据统计,目前司马氏主要分布在河南省、陕西省、山西省、安徽省、湖南省、山东省等省。


诸城司仪

这四个姓氏中最古老的,同时也是人口最少的。目前全国人口姓公孙的人有多少,查不到数据,大概只有几千人。

我看到过一篇湖南***沙市的统计,长沙市700万人口中,使用复姓的共有2.05万人,按常住人口排序依次为“欧阳、司马、上官、慕容、皇甫、宇文、端木、东方、公孙、公冶”等等27个复姓。其中姓“欧阳”的就占了1.96万人,其余26个复姓加起来只有不到一千人,公孙排倒数第二,仅有几个人而已。

之所以这个姓这么少,主要还是因为这个姓太高贵。黄帝就叫公孙轩辕,先秦时代能叫公孙的人,一定王公贵胄的后代,普通老百姓不敢叫这个姓,所以公孙的人口基数特别少。


诸城司仪

根据人口普查,目前去全国姓夏侯的人大概有1.1万人(不超过2万),在姓氏排名中列560名。

夏侯氏的来源据说是战国时期,楚国灭杞国,杞国国君杞简公的弟弟姒佗逃往鲁国,鲁国国君因为他是夏禹的后裔,周初祖先又封为侯爵,于是称他为夏侯氏,意为夏禹后裔的侯爵,以后便成为了姓氏。

这个姓氏,目前比诸葛、司马稀有,比公孙常见。但也只是稍微好一点。


综合来说,之所以这四个复姓使用的人少。主要原因还是当时姓这些姓的人就少,基数太小了。再加上历史上的改名运动,复姓就更少了。

有肯定是有的,只是比较少碰到而已。

一者,可能因为之前这些复姓的人比较出名,几乎是家喻户晓的程度,而到了如今没有几个人达到他们的程度,甚至可以说是知之甚少,所以很多人就会以为没了这些姓氏。

二者,目前的现代人都喜欢简洁明了的东西,越是傻瓜模式就越喜欢一样,所以很多人为了追求简单会去改姓,毕竟现在的思想也较为开放,没有什么太大的压力。

三者,汉化程度较为严重,很多原本的少数民族与汉族融为一体后,渐渐的改掉了少数民族的姓氏,所以就使得此类的姓氏就显得更为少见了。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ibangqi.com/post/2060.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