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北京人,代表新郎去接新娘,有什么礼节?需要给新娘红包吗?
我们这里是:新郎带着自己的兄弟们,身强力壮的、口齿伶俐的、会开车的、会闹腾的、然后还要请媒人一同去。路上的任务就是给司机发个红包。到了新娘家,才是兄弟们发挥作用的时候。
1、要推开娘家人设置的拦着门的小孩子,用红包开路是比较不野蛮的方式。
2、要打开新娘家的重重大门,需要口齿伶俐的兄弟来哄、来骗、甚至***、撞门。
3、要把新娘子抱上车,需要新郎有力气爬楼梯,走红毯,兄弟们需要帮忙扶一把。
4、新娘子拜别父母,上了婚车,男方的亲戚朋友帮着把嫁妆什么的搬上车。
5、鞭炮一响,女儿白养。。。三天后回门,一切照旧。 也有女孩子跟着接新娘的队伍一起去接的,但没有红包。 新娘那边的女生们拦着门,索要到红包后就放开手,打开门,让新郎家的进来。本来应该打扮好的新娘的鞋子、手捧花等都被新娘的闺蜜们藏起来,不给红包就不拿出来。
农村婚嫁习俗中,为何婚后第三天新郎要和新娘一起“回门”?有何讲究吗?
洞房花烛夜,金榜提名时。结婚是人生的一辈子大喜事,非常隆重。
第一天在新娘上马时,娘家哥或者是兄弟要在前面压马领路,到了晚上娘家哥嫂要给新娘送灯,意思是不能让新娘摸黑在夫家。待闹洞房停了后才可以回家。
第二天回门,回门讲究的是颠倒饭,意思是晚饭换成早饭,由娘家哥嫂或者是弟弟媳来叫新娘回娘家。原路来原路回,不能走岔道,意思是一条路走到底。中午在娘家吃过饭后再由哥嫂把新娘送回家,也必须走原路。
第三天新娘在家里坐财,早上起来婆婆扫院,新娘要接过扫帚扫地,婆婆要给新娘发个红包。
到了第四天直至十天新娘就开始到娘家七大姑八大姨家串亲戚了。不管是到了谁家临走都得给新娘煮多少红皮鸡蛋,不能空。如果新郎也去还得给新郎包个大红包,意思是新亲认门。
出了十天后新娘就可以回娘家住了,如果再回家就由娘家妈陪送,娘家妈必须给新郎家里每个人都有礼物相谢。
非常简单,新娘三天回门意思就是原路来原路返回,不能走岔路,一条路走到底,不能再嫁。
结婚是人生一辈子大事,各种讲究非常繁杂。现在年青人不讲究,没结婚就同居了,还讲究什么回门不回门。这不我本家一个侄女去年给人家跑了,今天请客吃饭。不罗嗦了送礼买饭票去了。
男婚女嫁是人生中一件大事,虽说如今不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是婚嫁习俗也是少不了的,马虎不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都是渴望美好姻缘能天长地久,白头偕老。在大城市虽说少了诸多环节,也是因为环境因素不允许,但能得到父母和众位亲友见证,从婚姻殿堂许下的承诺,再去履行自己职责。而农村礼节及习俗也是对婚姻一个美好祝福,礼多人不怪嘛!希望顺风顺水,一切称心如意。
农村婚嫁习俗中,为何婚后第三天新郎要和新娘一起“回门"?有何讲究?
新婚三日无大小,忙得晕头转向的新郎新娘也要做人生中的回门礼。
"回门”在农村确实有诸多讲究,首先是新娘家人在回门日去接闺女和女婿。古代人也叫"归宁“,就是让自己的女儿归家修身养性,得到安逸宁静的生活。也是舍不得女儿,疼爱的一种表现。
"回门"为何选择第三日呢?农村习俗包含很多含义。这也是一种体谅,是一种理解。新娘子过门洞房花烛夜,第二日要适应环境,对公公婆婆有一个融入过程,这一日是女儿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由不得父母的支配权。其实是一种大度,也是一种尊重。第三日则接女儿,准女婿成双成对回娘家,也是拉近距离。
"回门"父母打消诸多顾虑,一是小俩口融入情况,是不是有如胶似漆,形影不离的感觉。二是母亲询问女儿一些问题,对准女婿的印象,及公公婆婆是否能好相处。三是要准备一桌丰盛的午餐慰劳慰劳女儿和新姑爷。
"回门"有何讲究?注意点什么?
"回门"如今已经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了,只有能在形色上做到尽善尽美就行。有人家为了省事,在当日就做一个回门礼,并邀请新娘娘家人一起参加新婚宴席。过去回门三日后选择良辰吉日成双成对回娘家,如果路途遥远必须在婚床上放上一杆秤,一碗米。意为婚床不能空着。秤大家都知道,寓意为称心如意。回门在娘家,如果住宿,应该说客随主便,有不能睡在一起的[_a***_],但如今这些陋习己经有所改变,怕准女婿见外,产生误会,觉得容得下这个人,可容不下人的心。
"回门"不过是结婚时一个程序,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放心不下呀。"回门"就是解除父母一些顾虑,出双入对也让父母了得一桩心思。
在我们这里以前也有这风俗,一般是结婚第二天,由新郎陪新娘带上礼物回娘家拜见岳父岳母,称为回门,就是女儿结婚后第一次回家,爹妈要看看小夫妻是否恩爱,也有三天,有的十天,是第二天的
话,当天早上,要娘家弟弟或侄子亲自要去接,但接是会给红包的。中午饭娘家是要请客的,所以,中午女儿、女婿吃午饭,别人给添饭夹菜都是要给红包的,就像结婚当天正送的吃午饭一样,到处都要给红包。午饭后小夫妻只管回家,娘家人是不留的,以前农村有句俗话,有“做生不请客,回门不留歇”之说,当然,现在不是这样了,做生日宴很多都是亲自请或电话请,女儿嫁出去后,回去娘家人直接给设个房间,想住多久住多久,是乎回门的也少了,虽然是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但好多都不兴这些了,也还是有的兴这个,但估计随着时间的推移兴回门的会越来越少,到最后,会没人知道有回门之说!